而涉及“身份政治”这一很“美国”也很“全球”的题材本身,与一众受邀请的剧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放眼今天的世界,所有的冲突,归根结底都是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冲突。
© Sara Krulwich/The New York Times
早前赴美入籍定居的一位朋友,如今已经和剧中主人公阿米尔一样,是拥有名车大宅、昂贵西装、幸福婚姻,以及在业内功成名就的“美国精英”。即便如此,他说,在美国无论怎样,我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强烈感受到自己是“中国人”。我们可以和美国人一模一样地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但无论怎样都会很清楚地意识到,这是“美式”的日子。
日前,在一次文化交流中,邀请来自美国阿拉巴马的黑人大学生观看,由中国大学生演出的美国黑人题材的话剧《死前一课》。在赞扬了中国学生的表演之后,有的黑人大学生表示:不能接受中国大学生涂黑脸的化妆,有被歧视的感觉。
对于包括“种族歧视”在内的美国“身份政治”,我们也许是很难感同身受的。
© Liz Lauren
随着2016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全球化退潮和民粹主义崛起、保守主义复兴,由“身份政治”加剧的文化分裂再次掀起了文化内战,进而引发了政治危机。作为一种群体认同模式,当下的白人民族主义和黑人、女权、同性恋运动的对峙,是身份政治的最新表达形态。由于对“本真性”的坚持和对差异的寻求,身份政治不断瓦解美国统一国家认同,并导致美国民主政治的“部落化”,从而引发了民族国家内部的“文明冲突”。
在《耻》剧中,简单明了的人物关系(两对夫妻、一组舅舅和外甥),并不复杂的中心事件(一次朋友聚餐上的争论),甚至是有些老套的“出轨”冲突,却都因为“身份”(巴基斯坦穆斯林、犹太人、黑人、白人)而复杂、激烈起来,最终不可调和地摧毁了他们的美满生活,无情地撕裂了他们各自的“美国梦”。就连在美国出生、从小接受美国教育的大学生外甥,最终也绝望地戴上了穆斯林的小圆帽捧起了《古兰经》。而这些恰恰是“身份政治”在美国中产阶级风和日丽的生活日常里,掀起的毁灭性的狂飙飓风。
《耻》剧的英文剧名是《Disgraced》有不光彩、失宠的、耻辱、贬谪等多个意思。对此,剧中很多情节设置,非常精准独特地予以呈现:
全剧大幕拉开,是深爱丈夫的白人画家妻子,以巴基斯坦裔穆斯林丈夫为模特,在进行一幅新作的创作,而创作的灵感却是来自于一幅经典名作中的“奴隶”形象。
这一情节设置,寓意深刻,直指时弊,埋下了不同“部落主义”文化冲突的强有力的伏笔。
© Liz Lauren
由于美国奴隶制无法洗清的原罪,没人敢公开质疑和否定黑人的历史冤屈。包括黑人在内的有色人种族群与白人之间的对峙旷日持久。这种族群意识引发的政治对抗,使得美国迅速向“部落主义”蜕变,从而使得一个本应塑造全国性认同的民主政治,变为在各自狭隘族群中寻求归属的“部落政治”。
由于身份政治将认同理解为一种社会性建构,它将个体或群体的同一性视为一种文化政治的产物,从而很容易在对差异性的寻求中,由于对群体的忠诚感撕裂共同体的统一。当它将美国民主分解为部落政治时,也就分化出两个永远无法妥协的政治群体,从而使得美国政治演化为民族国家内部的“文明冲突”,不断淬打着摇摇欲坠的自由主义个体公民的政治中道。
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剧中这几位分属不同“族群”、“部落”的人们,在被“身份政治”撕裂美国社会,他们曾经跨越族群的爱情再怎样海誓山盟、他们曾经千辛万苦赢得的成功再怎样令人羡慕,以及他们无比确定已经实现的美国梦再怎么真实,终究还是会因为一个有关他们“身份”的日常,而突然变得异常,且不堪一击,灰飞烟灭。
关于“政治”、“种族”、“宗教”的话语和题材,是不被允许存在于国内的剧作中的,似乎也少有创作者关注思考。然而,《耻》剧中所反映的,并不是一个仅限于美国语境的政治和思想问题,而是整个20世纪文化思潮转向的一个表现。在“身份政治”的嬗变过程中,资本主义通过全球化完成了新的中心和边缘支配,在全球范围内制造了一个虚无主义的文化黑洞。正是这种文化虚无,借助了“身份政治”的话语方式,催生了自己的对立面。
这种以传统和集体性为主要诉求的全球保守主义运动,早已超脱出其原来的文化语境,发展为追求同质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民族主义运动。对此,也许我们并不陌生。因为我们透过《耻》剧对并不遥远的历史思考,仿佛可以看到,19世纪民族国家和种族资本主义的幽灵在悄然回归。这也许就是《耻》剧最当下的意义吧。
—The End—
金陵普通人
高校艺术教师 剧场资深客
本文落笔于中国大戏院6月30日观剧之后
署名图片来自Google
除此外,图片由中国大戏院提供
剧照显示内容,非上海站
中国大戏院现已正式启幕
上海·牛庄路704号
点击上图
可看详情
more:
评《酗酒者莫非》|很平静,“我死了七天才被发现”
评《深夜小狗离奇事件》|不能承受的舞台之轻,简单,直击人心
《雪,覆盖下的真相》·观后|一生终将有:雪落在你我梦中
执行编辑:Cassie
主编:许安琪 &阿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