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种形式,在亚洲范围内并不少见,日本、菲律宾等国家都有过尝试,但对于中国男篮来说,难点不仅在于选择什么风格类型的归化球员,更在于只能在原则之下进行挑选。
在中国篮协通知中明确写明,入籍球员的引进应当坚持文化认同、血缘优先、总量控制、能力为重的几大原则,并且不允许双国籍。
这在篮球圈很难处理。篮球不像足球,归化球员可以来自全世界任何国家,南美洲、非洲等符合标准的球员一抓一大把,让这些国家的球员放弃原国籍很容易,并且他们恢复原国籍也不难。
但篮球世界里,优秀球员基本都在美国,而那边的退籍手续比较复杂,缴税成本又相当高,退籍成本实在很劝退人。而国家队教练组的归化又倾向于美国球员,比如之前的李凯尔,比如前阶段被中国男篮主帅郭士强看上的广厦外援小巴里·布朗。
如此一来,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上赛季新疆男篮的外援戴德里克·劳森,也曾是中国男篮的归化目标之一。不过依旧受限于现实情况,被黎巴嫩篮协抢先了。
昨天的消息,黎巴嫩篮协官宣,他们已经完成了戴德里克·劳森的归化。
据了解,劳森在亚洲区域内很吃香,他在韩国KBL打球期间,也曾被韩国篮协视为归化对象,但由于价格问题没有谈妥。
过去几年的中国男篮,连续错过两届奥运会,连续两届篮球世界杯表现不佳,不断刷新着球迷对“至暗时刻”的定义。
更难过的是,中国男篮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内没有好的球员成长体系以及有希望达到国际平均水平的优秀年轻球员,外没有高水平的裁判团队、FIBA话语权以及国家队锻炼机会。
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中国男篮都必须进行大变动了。虽然很不想承认,但是归化球员似乎已成为拯救中国篮球的唯一出路。而现阶段中国男篮的困局也在于此,想要归化到一个符合条件且实力出众的球员,太需要一点运气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